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2025年考核招聘简章
日期:2025-04-21 浏览

一、单位简介

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创建于1965年,2024年教育部批准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为基础,设置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,学校成为“十四五”期间国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首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,是重庆市第一所公办的本科层次职业大学。

学校占地3000余亩,在校生2.2万余人。学校是教育部“首批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单位”“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”“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”“国家级职业教育‘双师型’教师培训基地”“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”;人社部、财政部“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”;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、发改委、财政部“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”“国家级能效领跑者单位”;全国唯一获批第46届、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主、辅基地并拥有2名中国专家组组长的高职院校;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单位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单位、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。

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,坚持“教师人人出彩”理念,打造高水平团队和领军人才。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,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%。现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近百人,引进院士等国家高端领军人才3名,自主培养国家级名师等国家级人才32人才。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、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、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、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、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、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。教师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称号50余人次。近五年,教师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项60余项。

学校建有“沈昌祥网络空间安全院士专家工作站”“硅光子千人专家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中心”“重庆高技能人才发展研究中心”和“重电e家”国家级众创空间,联合重庆大学共建“大数据智能与隐私计算”重庆市重点实验室,与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共建“大数据与最优化研究所”,建有“机器人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”“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”2个教育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,建有“城市建筑智慧运维管理重庆市高校工程中心”“重庆精密加工及在线检测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推广中心”等1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。学校“大数据与最优化研究所”研发出国内第一个具备隐私计算的数联网节点接入设备,“硅光子千人专家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中心”研发的大光敏面APD芯片获中国激光“金耀奖”铜奖等多项国家级创新奖。近五年,学校获批国家级、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近500项,其中承担国家自科基金项目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近30项。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近600项、重庆市科技进步奖12项。

学校以专业特色统领办学特色,紧密对接重庆“33618”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,布局信息安全与管理、物联网工程技术、现代通信工程、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等数智化特色专业群12个,2024年全日制职业本科招生专业6个,开设全日制高职专科专业65个,分布在电子与信息、装备制造、财经商贸等10个专业大类,打造专业群“高峰”“高原”“高岗”,形成对接智能全产业链的专业群品牌。学校建设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、建成国家级重点(骨干)专业18个,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,建成国家级课程29门,出版国家规划教材100部,国家级实训基地13个。在“2024年金平果高职专业整体实力排行榜”中,学校10个专业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一,34个专业竞争力位列全国前五。学校设有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、电子与物联网学院、通信工程学院、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、财经管理学院、数字媒体学院、建筑与材料学院、智慧健康学院8个(专业)实体性学院以及通识学院、国际学院(合署)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体育与国防教学部、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4个(育人)功能性学院。

二、招聘岗位及要求

招聘岗位

招聘名额

学历(学位)

专业(学科)

年龄

教学科研岗1

21

博士研究生学历及相应学位
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【类】、控制科学与工程【类】、软件工程【类】、网络空间安全【类】、信息与通信工程【类】、电子科学与技术【类】、电气工程【类】、电子信息【类】、智能科学与技术【类】、测绘科学与技术【类】、仪器科学与技术【类】、光学工程【类】,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、系统科学、系统分析与集成、材料加工工程、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、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、遥感科学与技术、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、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、密码学专业等

40周岁以下

教学科研岗2

15

博士研究生学历及相应学位
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【类】、机械工程【类】、机械【类】、电气工程【类】、电子信息【类】、应用经济学【类】、测绘科学与技术【类】、仪器科学与技术【类】、管理科学与工程【类】,材料加工工程、工商管理学、企业管理、设计学等

40周岁以下

教学科研岗3

10

博士研究生学历及相应学位
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【类】、机械工程【类】、护理学【类】、生物医学工程【类】、测绘科学与技术【类】、控制科学与工程【类】、仪器科学与技术【类】、土木工程【类】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【类】、管理科学与工程【类】,材料加工工程、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、影像医学与核医学、康复医学与理疗学、运动医学、中医学、针灸推拿学、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等

40周岁以下

教学科研岗4

14

博士研究生学历及相应学位

数学【类】、物理学【类】、心理学【类】、应用心理【类】、马克思主义理论【类】、艺术学【类】,哲学、马克思主义哲学、中国哲学、美学、中共党史党建学、职业技术教育学、英语语言文学、学科教学(英语)专业等

40周岁以下

三、联系方式及报考材料清单

1、联系电话及简历投递邮箱

二级单位

邮箱地址

联系人/联系电话

二级单位网站

人力资源处

cdgyrsc@126.com

朱老师/023-65928100

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

32936601@qq.com

甘老师/023-65926057

电子与物联网学院

444061705@qq.com

陈老师/15023058624

通信工程学院

65437478@qq.com

林老师/18623699263

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

42640354@qq.com

封老师/18623430030

财经管理学院

348604105@qq.com

罗老师/15826186214

数字媒体学院

68222553@qq.com

钟老师/18523709696

建筑与材料学院

21208470@qq.com

周老师/17702346911

智慧健康学院

369313694@qq.com

刘老师/18883252209

通识学院、国际学院(合署)

253306174@qq.com

罗老师/13594004442

马克思主义学院

13711565@qq.com

冉老师/18983880226

体育与国防教学部

215533840@qq.com

陈老师/13648316670

2、报考材料清单

(1)个人简历;

(2)身份证扫描件;

(3)已经取得的所有学历及学位证书、学信网认证材料境外学历学位还应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《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》;

(4)职称证书;

(5)科研成果的扫描件电子版;

(6)其他佐证材料。

“2025年高层次人才应聘+姓名+学校+专业格式命名,按照应聘意愿选择,将报考材料提交至各二级学院的相应邮箱或人力资源处邮箱。

四、引进待遇

1、安家费:面议;

2、科研启动经费:面议;

3、事业单位编制;

4、享受副高待遇3年;

5、符合条件者可申请市场化薪酬,享受年薪制;

6、符合条件可申请解决配偶工作。


文字
沟通0
视频
面试1